24日-25日,科技部、江蘇省政府舉辦2014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發展推進會,多位國內外官員、專家和企業家直擊我國環保產業的瓶頸和軟肋,指點這個新興產業的未來。
  環境技術落後發達國家十年
  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倒逼我國環境技術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說,“我國環境技術研究發展速度快。特別是近五年來,更是進入了快車道,論文發表總數僅次於美國。環境技術整體已處於國際中上水平。以工業廢水處理為例,過濾、吸附、混凝等研究與國際動態基本一致,膜技術應用也非常突出。”
  然而,“研究質量不高,原創性技術、核心專利技術較少”,是我國環境技術研究的另一面。在曲久輝看來,我國的環境技術整體水平離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有10年左右差距。
  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高嵩說,中國自行研發應用環境技術能力十分有限,科研成果的實際利用和商業轉化程度不高。
  “十多年來我國科技投入保持兩位數增長。錢多了,但碎片化傾向嚴重,40多個部門都有科技計劃、科技專項、基金等,相互間缺乏溝通,財政資金效果不明顯。”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表示,圍繞產業鏈構築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構築資金鏈,將成為科技創新的必然選擇。
  企業臨陣擦槍產業定位偏低
  專家預測,到2015年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GDP的2%左右,成為真正的支柱產業。
  但種種制約正在成為這個產業的瓶頸。環保部科技標準司馮波直言,“因為沒有建立環保先導技術研發儲備制度,相關標準執行不力,企業臨陣擦槍,急功近利,產業定位偏低,環保產品和設備製造大多處於產業鏈的下游,效率不高。”
  “中國的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主導型行業。”高嵩說,產業發展經費和行政資源多依賴各級政府,而技術政策對現有成熟技術和技術擴散有明顯偏好,無疑抑制了技術原創和產業化。以污水處理廠為例,2000年後民資大量進入,但普遍只是發達國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技術水平。下轉2版
  上接1版宜興環科院管委會主任朱旭峰指出,我國環保行業沒有形成公平合規的產業環境。比如,為公平公正而設的招投標制度,竟然變成了權力尋租的溫床,常常是最低價中標,致使投標者忽視工藝和設備的合理設置,把賭註押在價格和成本上,結果是工程效果差,企業沒發展。
  環境醫院重構產業新模式
  環保技術進步、環保產業升級,首先需要觀念更新。
  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陳珺與大家分享了多次赴歐洲考察的成果:把污水處理廠的基本功能從污染物削減擴展成為城市的能源工廠、水源工廠和肥料工廠。比如,把污水中大量存在的氮、磷等元素變成滋潤莊稼的肥料。
  按照這一思路,由曲久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等6位專家領銜的團隊正在籌劃建設面向未來的新概念污水處理廠,計劃在3-5年內建成面世。
  提升環保技術,加快產業化推進,作為我國環保領域唯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宜興環科園,正在構建一套全新模式——構建環境醫院。朱旭峰說,“環境醫院”就是整合國內外環保專家資源和全市1700多家環保企業、3000多家配套企業的集群優勢,給有環境問題的地區和排污企業進行“診斷”,推薦合適的“專科醫院與醫生”,開“藥方”,做“手術”。“咨詢服務是全球範圍環保產業的主流,‘環境醫院’提供從咨詢、會診、系統解決方案到實施、設備供應、技術研發、投融資服務、示範推廣等全套環境綜合服務,不僅將最新技術成果運用於我國環境保護中,並由‘驗收導向’改為‘效果導向’,實現了環保產業從製造向服務的轉型提升,開闢了新的產業藍海。”目前,多個投資基金要求加盟。哈爾濱環境醫院分院建設計劃積極實施。中宜環境醫院還與上合組織、中非中心、東盟中心達成國際合作意向。
  本報記者 邵生餘  (原標題:環保,亟需構建“環境醫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fmjuc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